2009年9月14日 星期一

告別銀鹽也不心痛之新玩法: Hypo Ticket



除了上一篇精裝本之外,還有個有趣的東西...
那盒小小的東西究竟是什麼呢?
##ReadMore##
這東西的官網詳細說明在
簡而言之就是將照片化為一種多功能媒介
可以是私人party門票 個人化的明信片 或是另一種相簿型式
或是可以參與Hypo他們在flickr上推動的交流群組
或是一票人各自印了幾本然後可以互相交換收藏用...
願景頗具創意 可惜我還是一個孤掌難鳴 XD

這是盒子的背面


打開來是個扣環 這樣子的包裝真棒



開箱文最精華的那張照片~~
Ticket登場~




這是我這次訂製的24張圖卡
這是每天在同一個地點幫小貓安拍一張的照片系列
看得出一點一滴的改變唷..



Ticket的背面
第一張是使用說明 強調可以把他撕下來交換enjoy~~



其實呢,這是要給小貓安的生日禮物,
所以我跟手工藝達人Lin小姐密謀要給她個驚喜,
我做攝影集跟Ticket,由她來加工Custom一下..
過沒幾天,Lin小姐傳來了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的成果照片...
讓我們來看看這驚人的改造工程
(以下照片皆由Lin小姐拍攝提供)






















真的是太厲害了啊 真是羨慕手工藝好的人
從小學開始我就極端害怕美術課
看到這種東西我還真的只能乖乖跪下來膜拜了....

目前還有好多照片整理中,想要再繼續去做幾本攝影集跟Ticket
有這種服務真是很幸福呢...

告別銀鹽也不心疼 - Hypo 精裝本攝影集開箱文



空想具現化.... (毆)
##ReadMore##

攝影走進數位時代,
最不捨的就是以前洗好一疊照片弄成相本把玩翻看的感覺。
更怕的是沒有形體的照片的保存問題。
看似妥善的數位資料
用光碟燒怕光碟壞,大學以來燒的片子現在已經沒有幾片可以正常讀取了,
用DVD備份,一次燒兩片還是不太放心,
用好像比較可靠的硬碟,用了怕縮短壽命,
不用又怕硬碟不過電放久出問題。
幾年以內也掛了幾顆,多年來的照片幾次有驚無險地救了回來,
始終想不到好的解決方案。

一直一直很想像以前一樣把照片還原到相紙上,
也花了不少錢買了一些質感頗佳的自黏相本,
但是光是整理為數龐大的數位照片就懶掉了,更別提跑相館洗出來再做手工了.....
現在,終於有個完美的solution出來了: HYPO

簡單來說,這是一個線上沖印系統,
只是他們提供了簡單的編輯系統,直接以出版物型式呈現產品。
一個簡單的進步,瞬間一步就超越了舊時拿到照片實體的感動。
雖然目前只提供Windows介面的使用者兩種產品(Ticket與12平方),
可是Mac的使用者就多了中大本平裝跟大本精裝這三種很棒的選擇。
於是我就馬上靠著五分鐘的熱度硬是耗了近 24小時的工時整理照片跟選照片,
把一年半以前去日本之後就沒再完整看過第二次的雜亂照片給編出了一本精裝大本攝影集。
順便做了一本Ticket當即將到來的小貓安的生日驚喜..

幾千張照片看過一輪,挑過一輪,調過一輪,選過一輪...還是剩了六百張下來....orz
大本精裝本的價錢是二十頁一千二,加一頁22元,
可是一頁可以塞1~16張照片,所以編排的彈性還算頗大,
最後我用了八十頁的篇幅(上限是一百頁)把所有照片給塞了進去...價錢是兩千出頭,
老實說,跟以前洗出來比還是便宜多了,更何況這還是編排好的出版物呢。

過了一週多,我收到了實品,
以下為開箱實況....

這是我收到的包裝,沒被郵差蹂躪過,
因為我自己去Kmall領件 XD
小盒的是Ticket的包裝,請見開箱文 part2: Hypo Ticket



打開白色塑膠袋,裡面也是個瓦楞紙盒,
走的也是蘋果風,簡單樸素。



開箱啦開箱啦,這張照片就是開箱文的精華~



很受讚美的貼心設計: 有問題要退貨的話,直接有貼紙給你貼回包裝上直接寄...
(不過....難道很常有人用到這張紙嗎......)



這是封面,
不過質感沒有想像中好,
就直接把一張輸出的照片貼在布面的封面上而已。
有種不太放心的感覺,好像指甲一刮就毀掉了...
或許上個膠膜會更有質感。




內頁範例,
普通的景點一頁塞個六張照片,圖片大小還是OK的,
特別喜歡的就放大位...


也可以一頁兩張


一堆同質性高又難以割捨的照片就全部丟一起,
看起來不會覺得繁雜,也不會左刪右刪很心痛...
這優點很難在電腦上的看圖軟體達成...
對於保留旅行時各地由瑣碎印象構成的氛圍有很大的效果



八張,十六張通通都可以塞,
而且還不會太小....
因為大本的size本來就不小....






雖然印刷的效果偏淡雅,
但是印夜景效果還挺不錯的。






整體粉粉的感覺印起柔焦的人像效果更是一級棒喔 (爆)



其實這樣子做了一本下來,
在照片刪刪選選之間,學會了很多事情,
拍照時的思考,態度,
確定自己要留下的影像,要傳達的意象,
保存當時的氛圍。
這些事情真的不好好強迫自己去面對一次自己龐雜的作品是不會深刻了解的。
和以前底片時代不同,
留下少少的底片,想辦法在暗房裡在影像本身去榨取細節,
現在則是相反操作,憑反射神經和感覺去獵取作品,
然後在相片海中重新組織與還原。

兩種都好,只要強迫自己走進那個工作,去思考。